微塑膠塞血管兼攞命?!

根據一篇剛發表於《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的研究顯示,檢測到微塑料和納米塑料的頸動脈斑塊患者在隨後的34個月中因心肌梗塞、中風或任何原因死亡的風險較未檢測到微塑料和納米塑料的患者高出四倍半。

負責這項研究的是一組意大利科學家,他們從患有無症狀頸動脈疾病的患者接受治療手術過程中取得其頸動脈内膜斑塊的樣本,以研究其中的塑料含量。

共有304名患者參與了這個研究,其中257名患者完成了隨後34個月的跟進調查。在150名患者(58.4%)的頸動脈斑塊中檢測到聚乙烯,平均水平為每毫克斑塊內含有21微克聚乙烯。換句話說,科學家們發現的塑料與斑塊的比例大約為 1:50。研究結果顯示這些小納米和微塑料正在人體血管內積累。

更可怕的是,科學家在取得樣本之後的34 個月隨訪,發現那些血液斑塊中有塑料的患者因心臟病發、中風或其他原因死亡的比例比那些血液斑塊中未檢測到塑料的患者高出四倍半。

點解會咁嘅?!

直接答案未有。不過一篇由德國和挪威的科學家團隊於2022 年 5 月發表的論文提供了端倪。該團隊試圖弄清楚塑料是如何在人體內引起不良健康影響的。他們將小微塑料或納米塑料與原代人類單核細胞和單核細胞衍生樹突細胞放在一起搖一搖,看看會怎樣。他們發現當這些免疫系統中的關鍵細胞被塑料包裹時,它們會釋放細胞因子,而這些就是炎症的關鍵啟動因子。這些細胞因子的釋放會導致免疫系統變得過度活躍,增加炎症以及由此引起的級聯效應,顯然最終可能導致上述義大利研究提到的可以致命的疾病。

我地可以點?

我們日常生活中最常接觸到的塑料主要是PET,這是我們用來製造膠樽的材料。此外還有PVC或聚氯乙烯,這是製造塑料管道的材料。這些塑膠暴露在陽光下,其微小碎片會脫落並最終進入我們的水和食物供應中。雖然塑膠彷彿無處不在,避無可避,可是身處已發展地區的我們還能選擇對膠樽水/飲品說不,出街時隨身攜帶不鏽鋼水壺。可是出街如果帶唔夠水飲可以怎麼辦? 答案梗係。。。撲水啦!

以下為植入式廣告:

為慶祝撲水十週年,新版手機應用程式正式上架!徇眾要求,每個撲水點都會標明飲水機屬於噴射式/ 盛水式。出街自備水樽,臨渴開app, 祝願各位身體健康,長飲長有!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下載 Download